儒、道、墨等各家的形成和发展, 学派的源头都是那些大思想家的光辉巨著,他们的光辉思想都是学派的主流观点。儒家的孔子政治上主张“仁政”,道家的老子则是政治上主张“无为”,墨家的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孔子、老子、墨子他们都有旗帜鲜明的主张,并且为自己的主张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孔子为宣传自己的思想游历各国,历尽艰辛。孔子的影响越来越大,当权的大臣畏惧他,运用自己的权力来阻挠他,甚至用武力来威胁。“孔子穷乎陈蔡之间,藜羹不斟,七日不尝粒。”这种困境即是陈蔡两国大夫畏惧孔子到楚国而使用的手段。孔子的主张虽然没有实施成功,但它和红军长征的意义一样是“宣言书”“宣传队”“播种机”。老子的主张与孔子的不同,“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这是他的“小国寡民”的政治主张。老子虽未游历诸国,但他居周日久,声名远扬,孔子即从鲁国前来问礼,传为一段佳话。独立的思考、独特的观点是思想壮大发展必需的。如果他们的观点含糊不清,无法显示出自家观点的优势,就无法说服当政者听从他们的建议。他们旗帜鲜明的主张和丰富的知识使他们成为学派观点的主要创立者。虽然他们生前可能并未有创立学派的想法,但是认同此类观点思想的后人是尊崇他们为先师的,老子主张清静无为,更不会拉党结派,但道家是以老子的思想为源头的。诸子之中的很多思想成为了日后学派形成的思想基础,虽然他们的言行并没有太强的构建理论体系的逻辑思维,但是经过他们的门生整理,成为了可以继承传播和发扬光大的思想体系。那些传承下来的思想成为后人的一笔巨大的财富。
那些春秋战国时代的先哲们传授自己的思想有其独特的地方。第壹就是注重言传身教。孔子和弟子们周游列国,像子贡、子路、颜渊都是一路同行,面对问题总是孔子作为思想的启发者和指导者来使学生们明白道理。他的弟子们思想进步也很快,甚至会反问孔子。“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无厌之!天厌之!’”子路质疑孔子的行为是否合乎礼节,孔子立即表明了心志。这是由于大家朝夕相处,孔子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弟子们的想法。如果孔子言行不一,那就是“巧言如簧,颜之厚矣”,他的学说就会不攻自破。因此孔子与弟子一路同行既传授思想,又教会他们怎样成为一个君子。第二点注重以理服人。由于各家观点鲜明,因此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认同感。那些先哲们是依靠自己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来使自己的学说被人接受,而不是靠门户之见来束缚门生的思想。许行的农家学说在社会上有一定的有影响力,甚至儒家陈良的门徒陈相、陈辛兄弟二人也放弃儒学而拜许行为师。孟子便对陈相进行说服,借以批驳许行的观点。孟子通过一番激烈的论述得出这样的结论:“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这批驳了许行的“君臣并耕”的说法。通过辩论,以理服人,这种轻松自由的氛围使得更多的人可以比较选择。荀子是儒家的代表,而他的弟子韩非却是法家的代表。韩非不认同儒家的观点,因而选择了法家的思想,成为儒家思想的对立面的杰出代表。这种不依靠门规硬性约束的社会风气是人才辈出和文化传承的重要条件。第三点就是学术传承公而无私。 孔子教授学生可以说尽心尽力,“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是他坚守的信条。孔子的弟子颜回好学而且有德,但颜回甘守清贫,“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老师教授知识兢兢业业,学生学习心无旁骛。这是让人向往的师徒关系。那些弟子们不像后世的许多读书人把读书当成是仕途的敲门砖,他们没有被功名利禄所羁绊,因而他们既有德又有才。
正是那些先哲们的思想和品行赢得了弟子们的尊敬和崇尚,使得弟子们对他们的学说坚信不疑,成为忠实的追随者和极力的宣传者。以孔子为例,相传孔子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孔子能够有那么大的影响,不是全凭一张嘴。因为他既是思想的创建者,也是名副其实的践行者。就子贡来说,“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这是表达对孔子的敬仰。“夫使孔子名布扬于天下者,子贡先后之也。”这是对孔子学术的宣传。学派思想的传承是门生们的不懈努力完成的。
还在为国学教材太贵或者不齐 而烦恼?用国学机吧,但国学机好用吗?美韵声天才知音bat365官方网站登录,集听读机、早教机、胎教机、故事机、英语学习机于一体,内置国学经典、古典天籁、铃木左右脑全能音乐、西方英文经典、儿歌、故事等丰厚内容,凭仗海量精品资源和运用的便当简单性,疾速博得了家长们的喜爱。